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第五届中国心房颤动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9/11 15:51: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李真1  汤日波2  龙德勇2  杨延宗1  马长生2
(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的第五届中国心房颤动论坛(5th China Atrial Fibrillation Symposium, CAFS)于2007年7月6~8日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如期召开。以“传播科学,规范治疗”为主题的大会将聚焦于过去一年来国内外房颤最新治疗及研究进展,大会内容涉及到房颤机制的基础研究、房颤与其他心血管疾病,房颤的药物治疗、导管消融、外科治疗及有关学术热点和争鸣等主题,这些专题不仅向您传递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而且使您徜徉于心脏电生理的浩瀚海洋。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心房颤动论坛(The 5th China Atrial Fibrillation Symposium, CAFS)于2007年7月6日~8日在北京首都大酒店胜利召开。本次会议云集了来自美、法、德、韩、日以及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两岸三地数百名专家和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以“传播科学,规范治疗”为主题,聚焦过去一年来国内外心房颤动(房颤)治疗和研究的最新进展,从基础到临床、从药物治疗到导管消融、从心脏起搏到外科手术等各领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为规范房颤治疗的医疗实践、构建和谐医疗环境做出了努力。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席、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介绍了房颤的流行病学。房颤已经成为患病率日益增多的一种心血管“流行病”,房颤患者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使得房颤所带来的危害和困惑日益彰显。胡教授认为,不仅需要关注房颤的治疗,房颤的一级预防也需逐步纳入房颤处理指南之中。荟萃分析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房颤的一级预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上海瑞金医院的戚文航教授对以上药物预防房颤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戚教授指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缓解心房的电重构和组织结构重构是其预防房颤的可能机制。抗凝是房颤的基础治疗,北京阜外医院的张澍教授结合指南对目前抗凝的现状做了分析,临床实践中规范应用华法林的比例很低,并且应用抗凝药物存在出血的风险,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也因此更加让人期待。在我国,房颤的药物治疗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房颤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苏州大学附属一院的杨向军、蒋文平教授展望了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心房特异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最新动态。

 房颤导管消融:聆听世界的声音

房颤导管消融是本届大会最重要的内容,参会者有幸聆听到来自世界领先的电生理中心大师们的声音。美国查利夫兰心脏中心的Natale医生是最早提出肺静脉前庭消融的专家之一。此次会议上,Natale 教授对目前主要的几种术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他认为对于慢性房颤仅仅进行环肺静脉消融是不够的,虽然仅仅进行肺静脉隔离对慢性房颤治疗有效性不高,但结合其他策略,肺静脉隔离对于提高成功率非常重要。首创环肺静脉消融术的意大利米兰San Raffaele 大学的Pappone医生不仅个人的消融技术令人叹为观止,其在此次会议上展示的未来导管室的技术和概念更是令业界人士耳目一新。未来电生理导管室的发展方向为整合、简化和通信交流。恰在本次大会前夕米兰中心完成了1000例磁导航指导下的心律失常消融,其中房颤消融为571例。磁导航指导下的房颤消融可以实现自动标测、按预设径线消融,571例患者均实现肺静脉隔离,无卒中、心脏填塞、心包渗出等并发症。法国波尔多中心的Hocini医生就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介绍了该中心的经验。他们采用分步消融策略,其步骤包括 ①肺静脉隔离;②左心房顶部消融线;③冠状窦隔离;④左心房紊乱电活动的消融;⑤二尖瓣峡部消融线。结果显示84%的房颤在消融过程中终止,1年随访成功率高达95%。她强调,消融各步的先后顺序对消融结果无影响,房颤的周长是预测消融中房颤终止的最强因素。为实现房颤在消融中终止,需要隔离肺静脉、以心电图为指导的消融、细致标测房速的机制、附加消融线应实现传导的阻滞。美国Pacific Rim 电生理研究所的Nademanne医生近几年一直坚持采用以复杂碎裂心房电位为靶点的消融策略,可谓独树一帜。本次会议上,Nademanne 医生再次阐述了这一针对房颤基质的非肺静脉靶向的消融方法和疗效,Nademanne 医生的经验是理想的复杂碎裂电位的靶点常常是周长最短的地方。来自美国Oklahoma大学的Jackman医生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发现心房迷走神经形成互相影响的网络,在房颤的触发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证明消融左心房迷走神经丛可以治疗房颤。Jackman医生还发现迷走神经消融会产生新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因为迷走神经节多分布于环肺静脉消融线外,神经节消融可能产生“致心律失常通道”。Jackman医生研究显示肺静脉电隔离的患者39%在术中可以诱发持续性房速,而肺静脉电隔离+神经节消融的患者53%可以诱发持续性房速,二者差异显著。对术中可以诱发的房速消融并保证消融线完整可预防随访期间房速的复发。美国MAYO医学中心的Packer医生介绍了该中心房颤消融的方法和结果,并对包括实时影像监测、三维超声等房颤消融的新技术做了展望。

港台地区房颤研究现状

其他国外及港台地区专家的讲课内容涉及房颤的各个方面,其丰富程度并不亚于美国波士顿房颤会议。台湾的陈亦仁医生对肺静脉促心律失常的细胞机制进行多方面的阐述,机械牵张、甲状腺激素、血管紧张素、肿瘤坏死因子、钙离子调控均影响着肺静脉的电生理特性。目前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并不令人满意,这激发了生物学治疗的发展。香港的Tse医生对心律失常的分子生物学治疗做了介绍,其中包括干细胞移植的生物起搏、注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消融等多方面技术。美国的Kalifa医生介绍了该中心从房颤动态标测所获得的启示,碎裂电位、碎裂波、心房纤维化、左心房心肌厚度和纤维方向的变化在房颤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备受关注。来自台湾的陈适安医生系统而明了地阐述了主频、碎裂电位和电压标测在房颤消融中作用。其结果显示主频、碎裂电位、电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某些解剖区域主频、碎裂电位与房颤的驱动有关,消融主频和碎裂电位可以进一步提高消融成功率。陈医生对二次消融患者的基质标测发现,首次消融术后房颤的基质重构仍在进展。美国的程杰医生对低环折返、高环折返、双波折返、围绕间隔、二尖瓣折返等复杂房扑的机制和消融策略做了精彩的报告,程医生指出三维标测有助于确定房扑的机制,拖带标测有助于确定折返环指导进一步消融。美国的查咏梅医生介绍了MAYO医学中心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的情况,查医生关于及时诊断治疗这些并发症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的Saksena医生报告了房颤的在体标测研究对治疗选择的启示,肺静脉的触发是阵发性房颤的主要的发病机制,而慢性房颤的主要机制是左心房基质的异常,根据不同的机制,房颤的治疗需要导管消融、外科消融、药物、心房再同步化等多种方法的联合治疗。日本的Aonuma医生与Saksena医生的观点相似,左心房增大的永久性房颤导管消融以后联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有助于维持窦性心律。在房颤的消融策略和新技术应用方面国外专家的讲座让参会者开阔了思路。美国的Reddy医生介绍了可视化同步机器人技术在房颤消融中的作用,并与参会者分享了麻省总医院三维标测指导下房颤的诊断及消融的经验。美国的Gill医生报告了三维标测的影像技术在消融复杂心律失常的应用,以及新型多极线形消融导管的应用经验。美国的Kocheril医生强调了右心房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线形消融导管在房颤消融中的优势。韩国的Kim医生提出穿刺心包心外膜消融联合心内膜消融对肺静脉狭窄危险高的复发病例和左心房附加消融径线难以实现阻滞的病例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日本的Iesaka医生的报告指出扩大的环肺静脉消融对房颤的基质和触发机制均有治疗作用,其长期随访的成功率达79%。日本的Yamane医生总结了该中心近年来遇到的解剖异常的肺静脉隔离的消融体会。来自德国汉堡圣乔治医院的欧阳非凡医生介绍了该中心慢性房颤消融和消融后复发房速的治疗的经验。微创外科是较具前景的房颤治疗方法,首创心外膜Mini-Maze术的美国Wolf医生系统阐述了心外膜干式射频钳夹在治疗阵发性房颤中的优势。美国的Beatty介绍了在国内刚推出的Ensite系统7.0版本和Fusion技术。

我国房颤导管消融现状

我国的房颤导管消融一直紧随世界领先中心的步伐,武汉大学黄从新校长对中国房颤导管消融注册研究进行了报告。该研究显示我国房颤的导管消融,采用了肺静脉前庭消融、左心房线性消融、复杂碎裂电位消融,以及左心房迷走神经丛消融等多种术式,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接近国际知名中心的水平,但在临床治疗的整体管理和规范化上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注册研究显示我国已经有了房颤导管消融致左心房食管瘘的第一例报道。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结合指南对目前房颤治疗的药物、导管消融和微创外科做了全面评价,马教授指出导管消融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少数情况下导管消融已经可以作为房颤的一线治疗。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杨延宗教授对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的争论做了系统的评述,杨教授认为规范的临床治疗来自对指南的理解和对患者具体病情的认识。解放军总医院的王玉堂教授做了房颤机制研究的历史及启示的报告。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讲述<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第五届中国心房颤动论坛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