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无创心电检测在评价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中的作用进展

作者:  黄永麟王家宏   日期:2008/4/3 16:44: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科技的发展为心血管医生提供了许多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其中一些与心电图有关的无创检测技术仍是符合我国目前国情的最经济、便捷的检查方法。

静息心电图仍是初筛的重要手段

静息心电图是临床一个经济便利的基本技术。Manitoba研究的入选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突发心脏性猝死(SCD)的定义,即急性突发事件发生至24小时以内的死亡,共纳入患者约4000例,随访30年。其中发生SCD的患者中,70%既往无心脏疾病,31%有明显的ST段改变和T波异常,16%伴有室性早搏,13%有左室肥厚,7%有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6%有明显的电轴左偏。除电轴左偏,其他均是SCD的预测因子,而且一项以上的异常其预测价值显著增加。

重新认识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心电图中常见的异常表现,可发生于伴有或不伴有心脏疾患。30年前提出的“室性早搏学说”认为伴发器质性心脏病时的室性早搏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前驱表现,控制室性早搏可以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发生。近年来有关正常人室性早搏的资料,引起人们的关注,无害的“功能性室性早搏”应另有认识,尤其是高龄患者,积极而稳妥地密切观察仍有必要。

QRS时限值得关注

随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进展,人们再次对QRS时限逐渐产生兴趣。Kreger等发现QRS时限与主要心血管死亡终点事件并不相关,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QRS时限可以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Dasai 报道,在一般患者中,QRS时限是强的独立心血管病死亡预测因素,QRS时限每增加10 ms,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18%。fQRS即R挫折呈R, S波又顿挫,应用心肌灌注影像方法证实此现象说明已有心肌梗死及心肌瘢痕,较Q波更为精确。

QT离散度

QT离散度(QTD)是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ECG)中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的差值。QTD可以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由于离散只见于复极时段,体表心电图上已放弃以QT为基础的离散度判断,而着重在T波的形态、时限、不同T波成分的比较,来探索复极离散的参数和意义。能否常规地直接从心腔电图来判定其离散程度,似乎为期尚远。

运动试验中的变时性功能障碍

Jouven 观察5713例无症状患者,随访2.3年,发现运动后最大心率值<89,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Franminghan 资料观察1575例,随访7年,运动后未达标准者,其心血管死亡及事件高出2倍,说明心脏变时性功能已有障碍,即自主神经已失去平衡。

T波异常

T波振幅:Jacobsen等检查了4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T波振幅,发现当ST段下降与T波异常并存时,T波异常并无预后判断价值。James等分析了31 074例数字化记录的退伍军人的ECG,经Cox回归模型校正年龄和心率因素后,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I导联的T波振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最强的预测因子,强于ST段下降、左室肥厚和QRS时限。T波下降1 mm,死亡率增加32%。

T波电轴:Rotterdam Study研究检查了2352份ECG,随访4年。T波电轴额面偏移者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为4。Cardiovascular Health研究发现T波电轴偏移者心血管病死亡额外风险接近2倍。Gregory等分析了31 074例退伍军人的心电图,经年龄、心率校正后,QRS向量的空间角度是心血管病死亡最有意义的预测因子,甚至超过所有其他的心电图指标。近年来,人们已认识到T波的向量更能反映复极离散的异常。

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代表了心室激动的延迟,常被认为能预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当大部分心肌细胞除极形成QRS波之后,另一小部分心肌细胞由于纤维化而产生除极延迟,从而形成心室晚电位。大量研究已证实激动传导延迟是形成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试验证实心室晚电位与许多因素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缺血、射频消融术、抗心律失常药物、左室功能不全和束支传导阻滞等。

心肌梗死后的评价

Kanovsky等认为:信号平均心电图中的心室晚电位可以用来判别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心室晚电位和每小时100次以上的室性早搏是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独立预测因子。另一个1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序列分析,其中6%患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SCD,左室晚电位与心律失常事件的相对风险为7.7。最近设计完好的MRFAT(心肌梗死后研究)研究了7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表明晚电位是SCD的预测因子。MUSTT试验纳入1925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室晚电位中QRS大于114 ms是预测心律失常死亡、SCD、心源性死亡的独立于临床症状以外的预测因子。

心力衰竭患者的评价

对于心室晚电位的评价,不同试验差异较大。一项62例心脏移植患者的研究表明:信号平均心电图中心室晚电位对于判断SCD的风险无特别意义。在另外的一项151例临床症状较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试验中,信号平均心电图中心室晚电位在判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时意义不显著。然而,最近而且最大型的MUSTT试验结果却截然不同。MUSTT中对于1925例患者利用信号平均心电图追踪得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冠状动脉疾病和左室功能异常的证据,然后在中心实验室进行双盲分析。结果发现QRS时限大于114  ms是预测心律失常性死亡、SCD、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于临床症状之外的预测因子,射血分数<30%、信号平均心电图异常是心律失常性死亡、心源性死亡的高危因素。

T波电交替

T波电交替(TWA)是指T波的振幅或形状的交替性改变。TWA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冠状动脉痉挛以及电解质紊乱有关。但是TWA的生理基础尚未明朗,可能的机制是: T波代表了心室肌透壁性复极,因此由于动作电位2、3相的时程和形状的不同而T波不同,这种T波不同或复极离散交替发生,形成TWA。在心脏事件后测定TWA可预测患者预后,而且Oliveira等经动态地测定TWA,发现在心肌梗死后及6个月后测定的TWA互有变化。临床实践与试验均证明心肌缺血出现心律失常与动作电位的异常密切相关。对心肌梗死后、EF值正常、危险因素较低的患者,其TWA异常,是心源性猝死及危重心律失常高度敏感的预测指标。左室功能不全,出现早搏,TWA间歇性异常,运动试验心率随之增快,都是心血管死亡及持续室性心动过速的阳性预测指标。

心率变异

心率变异(HRV)系通过短阵5分钟或长记录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所获得心率或RR间期的变异,可判断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及其平衡协调状况。HRV分析有时域指标、频域指标和HRV指数。频域指标中常用的有极低频域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SDNN (HRV时域指标之一)<100 ms和室性心动过速是SCD和心律失常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一个室性早搏后,受自主神经影响,窦性心律先加速,随之减速,1999年首次命名此种窦律先快后慢的变化,称之为心率震荡现象(HRT)。但近来有学者发现,心脏严重病变的患者发生的室性早搏后HRT可以减弱乃至消失,故认为室性早搏后HRT是判定器质性心脏病预后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无创、可重复、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HRT具有一定的临床实际意义。

总结

尽管许多试验的结果不尽相同,各个指标之间的敏感性、特异性、测量方法难以统一,但是综合分析迄今为止的相关临床试验,结合临床所见,以上无创心电图检测指标,应考虑作为心律失常高危或心脏性死亡的预测因子。

no fax payday loan in georgia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黄永麟王家宏无创心电检测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